首页 > 政务要闻
夏邑“北大清华热”探秘
夏邑县2016年青少年第九套广播体操暨武术操比赛
夏邑县县委书记梁万涛为农村小学的孩子们赠书
夏邑县四大班子领导与孩子们欢度“六一”儿童节
夏邑县社会各界为农村小学贫困生捐赠棉衣
夏邑县党员干部捐款为农村小学购置的桌凳
夏邑县农村中小学新配置的电脑室
核心提示>>
“十二五”期间,夏邑县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40多名,去年高考全市666分以上的考生共20人,该县占7位,位居县级第一,全县有10名农家子弟超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有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夏邑城乡涌动“北大清华热”。为何夏邑县能有这样骄人的成绩,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乡村、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为大家一探究竟。
1 均衡资源 城乡孩子一个样
5月23日,周一,夏邑县太平镇顺河小学四年级的刘诗雅差点忘了自己的任务。上周五放学的时候,校长给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带一本自己读过的书放到班里的图书角。
刘诗雅来到班里看到,图书角里的书已经被同学们摞成了小山。这些书一部分是县里新配的,一大部分是同学们自己以前存放的书。曹文轩的《草房子》、杨红樱的《会唱歌的猫》、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就在这中间。
2015年,夏邑县投资 550余万元为全县中小学图书室配置新的图书,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阅读条件。“以前课间,尤其是饭前午后,孩子们在校园里跑跑闹闹,上课十几分钟都静不下来,现在图书室配备齐全了,同学们三五成群坐在一块读书,这是最美的校园一角。”顺河小学校长李小凯对记者说。
几年来,夏邑县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配置,均衡教育力量,2014年顺利通过全国均衡教育发展先进县的验收。
2015年,县政府投资1800余万元,在县产业集聚区员工安置小区新建的48班规模的标准化小学配备齐全,已投入使用;投资6800万元回购的原夏邑幼儿师范学校改建为夏邑一中,目前,校园里已是书声琅琅。几年来,县政府投资3554.5万元,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8796.3万元,扩建改造100多所乡村中小学,购置了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图书室及“班班通”设备,有效改善了全县教育教学条件。
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该县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子”工程,使全县城乡之间师资力量更加趋向均衡。同时开展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活动,对于在乡镇支教两年以上的教师优先考虑晋级。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对乡村贫困教师子女考入大学的给于补助,对特困农村教师,每年每人给予1万元资助。
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到了和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王集一中是近年来夏邑县教体局新扩建的标准化初中。去年在甘肃银川跟父母上学的刘蝶,暑假回老家跟表姐到王集一中转了一圈,看到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凳、现代化的电子白板、整齐一新的电脑室,一心要回老家上学。多年来一直饱受思念孙子孙女之苦的爷爷刘东山很快领着孙子孙女报了名。如今,和姐姐弟弟一块从银川回老家上学的刘蝶已经在王集一中学习快一年了,说起在这里的情况,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在银川那边的学校还没有电子白板呢!”课堂上,交互式的电子白板让这位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也惊奇不已,学习成绩比在银川还要好。“我们每年都要进行教师培训,从现场听课到远程教育,每年三到四次‘充电’,与最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接轨。”王集一中青年教师刘曼告诉记者。
均衡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是夏邑县“教育兴县”战略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基础工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教好每一个孩子”已经成为夏邑教育人的共识。
2 德高为范 倾心杏坛育桃李
夏邑县孔祖中学多媒体教室里,退休老教师张西礼正在上作文示范课,在学生眼中,张西礼严肃而又认真。“张老师每周给我们上一次作文示范课,从词语的推敲到句子的运用,从段落的连贯到整篇文章的布局,张老师把他一辈子教研的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走下课堂,年轻的语文老师朱淑艳告诉记者。
今年已经退休六年的张西礼老师,原是夏邑县教研室的教研员,他负责调研的课题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作文教学等教研课题曾获河南省教研课题奖。2010年退休后的张西礼没有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而是拿起了粉笔,再次走进课堂。
其实像张西礼老师这样,退而不休依然活跃在讲台上的老教师举不胜举,他们一辈子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带出了一大批素质高、师风正的教师队伍。
在太平一中,记者刚进校门,遇到刚下课从教学楼下来的中心校校长邓玉洁。作为该县物理课的名师,邓玉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上好示范课,从这学期开始,在统筹安排全乡教学工作的同时,担任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几个月来,邓玉洁忙完中心校的工作就往教室里跑,指导学生做实验,带着教师搞课改。“我喜欢和学生在一块。”邓玉洁说:“一个老师只有热爱本职,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做好这份工作,才能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邓玉洁浑身散发着年轻的朝气与活力。
在胡桥一中,我们见到了端庄朴实的语文教师朱爱芝。她先后被评为“省优质课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师德标兵”“县三八红旗手”。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选择了就要付出。
2000年,父亲意外摔成全身粉粹性骨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需要照顾,朱爱芝却坚守三尺讲台,她对父亲说,“爸,我不是跟你唱高调,我是个党员,都看着我哩,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请您理解我。”父亲含泪摆摆手:“你走吧,别耽误孩子们的课。”她没钱请保姆,女儿多次被锁在家里,每次看到孩子扒着门缝哭喊妈妈,她同女儿一起掉泪。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即便风雨兼程,依然热情如故。”这是朱爱芝的话,更是该县一万余名教师的心声。在全县师德师风报告会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一位教师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递出的都是一颗颗倾心教育、情系杏坛的拳拳爱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我们惊喜地看到,夏邑县教体局连续几年的师德师风培训、师德师风报告会结出了累累硕果。随着“两学一做”活动的深入开展,夏邑的教师队伍将会更值得人民信赖。
3 生本课堂 教学改革谱新篇
记者赶到夏邑县孔庄一中采访时,正赶上语文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微型课的目的虽然是用于甄别和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我认为在讲授微型课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仍然不可忽略。”刚刚从中心校参加完微型课大赛的陈为超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孔开朝老师有他的看法:“场上没学生、心中有学生是老师在讲授微型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但是,因为受时间的限制,我认为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多师生互动的环节可以适当地省略。”听着老师们激烈地讨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记者为一线教师教学改革认真的精神和勇气所感染。
在火店一中八三班的语文课上,蒋红梅老师正在带着学生感悟乡愁,品读诗句。琦君的一篇《春酒》,道不尽海外游子无边的乡愁,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文思泉涌,一句句古诗出现在黑板上: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
一联联诗句,一点点乡愁,配合着同学们感情充沛的朗诵,电子白板上出现的是一幅幅悲凉的秋景、萧瑟的画面,凄凉的乐音缭绕在教室里,同学们被乡愁包围着,感动着。
走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我们清晰地看到,课程改革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着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在该县实验中学课改组,我们听到一个新的概念:“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涵盖了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重建方面的变革。“由六名学生组成的‘成长共同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最终达到解读教材能力的不断提升。”校长关开平对记者说:“‘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来,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积极活跃的学生发言,团结合作的探究学习,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真正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几年来,夏邑县教体局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组织一线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邀请名师到夏邑讲示范课,实施“教改经验本土化”,一节节示范课,让一线的老师和新的教学理念接轨;一节节公开课,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授课水平;一次次创新,带来的是夏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要说教学改革的成果,县实验中学最有发言权。2010年建校伊始,“教研兴校”就被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之一,六年来,“夏邑县实验中学课改组”成了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张名片:
建校六年,该校先后被评为“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市文明学校”“县教学改革先进校”,连续三年中招考试都位居全县前列,2015年中考成绩全县600分以上55人,县实验中学占22人。教学改革改出了一个个喜人的成绩,在学校的荣誉榜上,我们看到,在国家级各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就有38人,省级62人,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奖杯,是对夏邑教学改革成果最权威的认可。眼下,学科带头人刘青整合全校教改经验,撰写的教改专著《简单教书》已经完稿,正待出版。这是对前期教改经验的总结,更是夏邑教学改革的新起点。
4 学子圆梦 百年树人结硕果
采访当天,记者得知李集镇杨楼村62岁的老汉王思兰近日心情特别激动,去年刚刚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儿子王锴打来电话,说他准备报考本校水利水电工程系的研究生。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王老汉前年把大儿子王钉送进了武汉理工大学,去年又把小儿子王锴送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王思兰每天走在街上,感觉太阳都在对他笑。
据介绍,王思兰爱人身体不好,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全家所有的开销和两个孩子的学费都靠老汉一个人打小零工,成了全村有名的特困户。去年暑假王锴在县乡“金秋助学”的资助下,成为全县四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之中的一个,更成为父亲的骄傲。
“十二五”期间,夏邑县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连年提高,高考成绩稳居全市县级第一。五年来,为北大清华输送优秀学子就达40余名,成为夏邑县打响质量办学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践行“三严三实”,开展“两学一做”,贴心为民办学。近年来,该县提出“教育兴县”的发展战略,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教育真正成为夏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
在杨集一中的会议室里,记者看到整整一面墙上挂的都是奖牌,规范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市级的奖牌就有十多个,更让记者震撼的是从2009年到2015年的普通中招综合评估一等奖的奖牌挂了整整两排。在语文组教学办公室里,年轻教师程允刚从课堂上下来,放下课本就拿起了一本《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厚厚的读书笔记已经快记满了。“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每周都有一次教研活动,我这周准备把自己刚学到的电子白板课设计小技巧推荐给大家。”程允一边说,一边记笔记。
杨集中心校校长王玉雷介绍,结合全县开展的“五好”活动,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校长三好”和“教师四好”活动,即校长抓好安全、抓好管理、抓好质量;教师强好体、学好习、尽好职、守好纪。这些活动,在全镇教育系统一经展开,很快形成了“推门听课,随堂检查”的教学习惯,全镇 16个中小学校长和各学科的业务骨干,组成片区督导小组,随时进校检查,进班听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多次受到群众点赞。
几年来,夏邑县以基础教育为重点、高中教育为突破点,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结合教学奖励机制和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硕果累累、捷报频传。2015年,全市高考666分以上的考生共20人,该县占7人,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全县有10名考生超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这是全县百万人民的骄傲,更是夏邑教育人的自豪。